探索底層自我信念

在花園心法覺察課中,底層的自我信念,被視為核心關鍵。

《原子習慣》也提到,改變行動的關鍵在於自我認同,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個_____的人,自然會有匹配這個認同的行動。

對於這一點,情緒花園要再延伸它的實用層面:自我認同會跟身體記憶相互綁定。

例如認為自己渺小不堪的人,很容易胸腔內縮、腰椎無力,而長久累積下來,這樣的身體感覺,又會加強自己渺小不堪的自我信念。

所以,改變信念的起點,並非認知,而是身體。

小美的案例

小美是一個上班族,學習過許多療癒方法,認為自己已經是療癒的老鳥,卻也不曾分享這些學習或用來支持他人。

她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,雖不滿意但能接受的伴侶關係,她覺得自己已經比過去「好」多了。

小美的生活狀態跟過去其實並沒有什麼改變,但她現在有各種需要每日執行的靈性課程作業,也讓她非常忙碌。

雖然生活、工作和關係實質上都沒有不同,但注意力轉向那些課程的儀軌,自然就沒有時間跟伴侶吵架了。

當她問我對她目前的狀態有什麼建議?

我只是詢問她,如果她是小美的朋友,會怎麼形容小美這個人?

當她這樣形容小美的時候,身體哪裡有感覺?

她說想不出來,我便放了一首音樂讓她自由書寫5分鐘,結果她最後從書寫中圈出的有:

「害怕的,不確定,緊張,茫然,壓力,不喜歡陌生人,討厭上台講話,不想被看見….」

她說最近常常胃痛,腳踝水腫,月經也遲來,她不確定自己是否提早來到更年期?

我邀請她先停下來跟這些感受相處片刻,用花晶陪伴一下水腫和緊縮的胃部、肩頸、腰椎…

我帶她對身體下一個邀請,允許更早之前的畫面浮現,循著時間的河流,她看見了小時候那個表現不好、被父親嚴厲責備、感覺丟臉的自己。

我請她選一個抱枕代表當時的自己,讓她擁抱著自己,去經驗身體河流的張力經過,在深呼吸的等待中,張力逐漸消融,變成徐緩的河水,她也回復較深的呼吸。

她說,我以為這些底層的情緒印記,早就在許多不同的療癒課堂中被釋放了,怎麼還有?

我跟她說,身體是資料庫,持之以恆輸入新的對待品質,重塑新的神經迴路,過去的底片才會被改寫。

無論經歷過多少次課堂中的釋放,如果沒有把這樣的品質內化成自我照顧的習慣,身體疲累的時候,舊的印記就會浮現。

身體印記浮現,是身體的自動保護裝置,提醒我們需要照顧自己,而不是為了困擾我們。

行動是改變的關鍵

小美從那天開始,重新把自我照顧帶回生活中,她用更有彈性和力量的自己,開始有了新的小改變。

例如,跟伴侶主動溝通她「自己」想要的假日活動,而非總是配合大家。

生活表面上沒有太多不同,但是她心情變得輕鬆,家中多了流動的笑聲,她也開始把一些靈性課程的儀軌縮短或放下,她說:「我發現自我照顧比這些儀軌更有用。」

當我們想突破,就必須有行動,唯有行動會改變一個人的自我認同。

但要行動,需要身體跟心靈都有力氣、有能量,這關乎我們平常所有跟自己互動的方式,我統稱為「自我回饋系統」。

自我回饋系統包括有品質的自我照顧,聆聽與回應身體,也包含選擇能支持成長的夥伴、群體和環境。

當一個人缺少充滿支持和接納、可以安全冒險的環境,加上身體沒力氣、心情又不好,要在生活中做出行動來改變,確實很困難。

情緒花園的學習環境

我們未必能滿足所有人的期待,但透過真心的面對限制,透過與所有學員夥伴的同行,不斷修練自己,往「與所有人一起在身體裡回家」的初衷努力。

十一年來,我們創造了一個安全冒險的環境,許多願意同心成長、真誠面對彼此,熱愛付出的夥伴,把生命當成創造的舞台,持續覺察並行動,帶著花園的養分,也同時用自己的香氣來貢獻給大家。

每一位願意一起修練的人,都帶給我深刻的感動。謝謝你們與我同行。

本文作者

小渱老師

情緒花園創辦人

情緒花園創辦人,長期投入專業花晶療癒師的養成訓練。提供公司團體、社群及個人支持輔導,協助每位學員成長蛻變,找回力量、幸福和自由。

歡迎參加

療癒師培訓說明會

情緒花園自2014年創立以來,已陪伴超過5000位學員重建內在權威,學會無限量照顧與支持自己,也收穫與自己的和解。

療癒師不是「幫別人療癒」的人,而是一種自我負責的生命態度——先自我支持,再支持他人,讓天賦開始呼吸,讓每個人都開始負責照顧自己。

這是一門深入細胞的核心軟實力,也是未來真正被需要的能力。

10月25日下午,歡迎你與我們同行。

推薦您立刻訂閱

情緒花園電子報

  • 立刻獲得14天免費自我療癒課程
  • 不定期獲得花晶療癒知識
  • 取得第一手花園熱門課程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