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一直想到不好的事?認識神經可塑性,1種重塑大腦的超能力!

文章目錄

神經可塑性是指透過一次次重複的刻意練習,去重塑腦內的神經迴路並改變大腦的結構,在成年之後仍可以透過刻意練習,去創造出新的神經連結。

通過認識神經可塑性可以知道,當我們的思慮以及注意力聚焦在「一直想到不好的事情」,同時也是在訓練我們腦中的神經元迴路對於「一直想到不好的事情」不斷強化注意力焦點,從而使同樣的情緒重複發生。

透過練習新的思維方式,可以使神經迴路被重塑而日漸改變,使自己改善焦慮的狀態。

推薦你延伸閱讀:如何真正認識情緒?情緒不是事件造成的,而是來自觀點!

過去,情緒花園舉辦過 1000 場以上的療癒課程,協助超過 3000 名學員以及個案。

因此,今天我想深入介紹「神經可塑性」對於情緒療癒和行為轉化的幫助。

透過今日的介紹,希望讓大家更了解大腦的運作機制,從而轉化思維和情緒,不再一直想到不好的事情。

一直想到不好的事的原因:大腦神經迴路,因頻繁運用被強化

我有個學員,他每年都必須面對一個龐大的專案,包含銷售以及後續通路,造成他莫大的壓力。

而因為他在開始的第一年,缺乏經驗而造成失敗。導致往後每當接近專案的時間點,他就會開始一直想到不好的事,擔心得坐立難安,產生負面情緒,覺得自己無法把所有細節都兼顧。

結果,在專案進行期間,他的性情就會變得暴躁,需要花大量力氣強迫自己工作,每項任務都因想太多,而讓他嚴重消耗精力,最後更罹患了憂鬱症。

過去的恐懼,會絆住現在

我們的感覺都是來自過去的經驗,當事情不如預期時,大腦的神經迴路,就會連結過去失敗的情緒。

使得過去的情緒與現實重疊,而帶著這樣的情緒慣性去處理事情,就很難會看到新的可能和轉機,甚至當事情出現希望,當事人也無法感受跟領略。

這個重複性行為會強化神經元的主張,是由Richard J. Davidson 在 1992 年提出。

自1793 年開始,就陸續有科學家投入腦科學的實驗與研究,從而打破嬰兒時期過後大腦就不再發生變化的迷思,認知到藉由加強或削弱神經元之間的連線,是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。

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練習來改變自己、突破慣性。

跳出慣性思維,使你不再一直想到不好的事

慣性思維是指人會依循過往經驗來當成判斷根據,甚至發展為自動、無需思考的一種模式,從而很難發現新的突破點或改變契機。

這時我們就會需要「新的神經迴路」,這是一種幫助我們跳脫以往的慣性思考,藉由練習新的思考方式,發展出感恩、欣賞的習慣,幫助我們突破重複的情緒迴圈,解除鑽牛角尖的思維慣性。

慣性思維是指人會依循過往經驗來當成判斷根據,甚至發展為自動、無需思考的一種模式,從而很難發現新的突破點或改變契機。

之所以它能幫助我們突破慣性,是因為新的神經迴路,能讓我們在面對相似的事件時,產生足夠的空間以及彈性,讓我們可以更有意識地認清自己當下的狀態,也就不容易用以往的經驗,去套入到當下所發生的事情。

要建立新的神經迴路,我們可以以身體為切入點,對被壓抑的情緒及感受,透過深呼吸、敷花晶去減輕身體的緊繃與沈重感,身體對於慣性的反應模式就會逐漸減弱。

在落入慣性思維前,舊的情緒就會被陪伴逐漸消融,我們就可以將能量聚焦在新的神經迴路上。

案例分享:陪伴身體,建立新的神經迴路

回到前述案例,當那位學員透過陪伴自己,消融過去銷售失敗帶來的痛苦和內疚後,終於看見自己內在渴求對父母有貢獻,渴望被肯定、有價值的需要。

往後也持續透過使用墨泥、身體花晶以及口服花晶,並且搭配向內的覺察,成為自己內在情緒的父母,給予自己同意、支持以及接納,去欣賞自己在過程的努力。

從身體、內心覺察一次次的練習下,建立了可以自我支持的新神經迴路。

終於他的胸腔開始變得放鬆開闊,可以呼吸到更多空氣,可以看見自己的成長和進步。

也能夠接納這件事本身的困難度,願意放下自我批評否定的慣性,甚至願意同步去進行自己真正熱愛的計畫,來提升生命的喜悅度和自我認同。

推薦你延伸閱讀:3步驟觀察並觸碰身體,一點點改變自己

一直想到不好的事,你需要收攝注意力

最後,當你能理解前兩者的概念後,最關鍵的一步,就是要來收攝注意力!

收攝注意力是指將我們發散在外的專注力以及思緒紛飛的想法,收攝回來當下,觀察此刻的自己是否落入舊的思維模式或情緒習慣。

當我們收攝注意力時,可以提高對於自己內心的覺察力,包含想法和感受,對外也能很快地去釐清現狀,決定事物的優先順序。

當發現自己陷入慣性思維時,就可以去觀察身體哪個部位有反應,然後用手去陪伴身體的情緒訊號,與身體合作,建立新的神經迴路。

藉由當下保持向內的觀照,包含到身體、心情等,有助於降低外在環境對我們的干擾以及保持心情的穩定。

也使得能量,不再無意義的關注別人的反應、擔心未來的事情。

推薦你延伸閱讀:心靈療癒沒效果?三大原因告訴你:身體才是關鍵!
一直想到不好的事?認識神經可塑性,1種重塑大腦的超能力!

結論:不再一直想到不好的事,需要重塑神經迴路

透過今天分享有關「神經可塑性」的介紹,我希望可以幫助你認識自己思維的慣性。

以及如何從身體著手,跳脫舊的思維模式和情緒習慣,無痛建立新的自我支持的回饋,拿回生命的主權,不再一直想到不好的事,能在各種關係上有更好的展現。

過去我一直致力於協助學員和個案透過觀察身體,並且用花晶照顧身心,來改變身體紀錄的情緒模式。

如果想要更清楚了解、掌握改變的方式,歡迎參加身心療癒講座、一日工作坊或者療癒師培訓課程。

我會透過諮詢或者是社群回覆,來讓你認識自己內在的發生,藉由陪伴情緒升起時,身體對應有感的部位,來讓你有效消融長久累積的情緒習慣,並使用花晶來幫助你更快與身體合作的方式,建立新的健康迴路。

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,歡迎訂閱情緒花園電子報。我們會逐步推出不同的陪伴方式,邀請你以自己適合的方式,重新找回內在的平安、幸福和自由。

參考資料

註解 1:第七感:啟動認知自我與感知他人的幸福連結

註解 2:平靜的心,專注的大腦:禪修鍛鍊,如何改變身、心、大腦的科學與哲學

註解 3: 當薩滿巫士遇上腦神經醫學(二版)


分享本篇文章:
澳洲花晶國際培訓導師:倪英渱

專長為協助學員洞察身體型態與情緒模式的交互作用,清理在親密關係、家庭和金錢、事業中重複卡關的深層驅動力。

透過當下身體呈現的情緒阻塞,運用高頻花晶能量深入帶領轉化功課,清理身體紀錄的舊模式,協助學員重建自我價值、生命力和幸福的體質。

本文共同作者

季瑩老師
更多精選文章

心念與顯化:從思想到能量

顯化真的是一門很有趣的科學,一點也不邪門。就像觀察者效應一樣,心念在哪裡,能量就會放大。我們的思想和情緒是能量的引導者,如果不會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緒,就很難聚焦在渴望的生活上。保持專注,聚焦在渴望,每一次的機緣都會帶來當下需要的敲擊和震盪。

深入閱讀>>

澳洲花晶國際培訓導師:倪英渱

領取 14 日自我療癒課程
    更多精選文章

    心念與顯化:從思想到能量

    顯化真的是一門很有趣的科學,一點也不邪門。就像觀察者效應一樣,心念在哪裡,能量就會放大。我們的思想和情緒是能量的引導者,如果不會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情緒,就很難聚焦在渴望的生活上。保持專注,聚焦在渴望,每一次的機緣都會帶來當下需要的敲擊和震盪。

    閱讀全文 »
    本周熱門文章
    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