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心你的「幫助」,成為權力不平等的面具

助人者的迷思:好意也可能成為障礙

你是否曾遇到這樣的情況?當你想幫助身邊的人,給出建議或方法,卻發現對方反應冷淡甚至排斥?這是許多助人者常見的「好意困境」。

有些人習慣用「引導」、「建議」或「分析」的方式幫忙,表面看似有效,但卻可能讓對方覺得自己被當成「問題」來處理,而非一個需要被關懷的「人」。

有時候,對方真正需要的,並不是解決方案,而是有人能穩穩接住他們的情感。成為情感的避風港,比我們想像的更珍貴。

專業的高牆與角色錯位

許多助人者,特別是剛學習專業技巧的人,容易在在需要情感交流的情境中,不自覺使用這些工具,比如試圖引導對方或給建議。

被使用專業技巧來對待的一方,有可能會感覺到自己是被矮化的,彷彿自己並不是對方重要的人,而是一個求助者、需要被幫忙的對象。

若忽略了角色和情境的適配性,反而可能拉遠彼此距離。

你聽過有人說「別用你那一套對我!」嗎?

這樣的權力不對等,往往會引發對方的抗拒或困惑,並影響彼此的關係。

專業也可能是一種霸權。

我最喜歡的治療師歐文亞隆曾經寫到,他有一位諮商關係超過十年的病患,曾經告訴他,在這十年中他最感動的時刻,就是他告訴亞隆自己得了癌症,亞隆哭著說「你太慘了!」

帶著人味的治療師,並不會時時刻刻都拿出專業來對待他人,因為這樣並不能真正與人連結。​

幫助別人為何讓人疲憊?

我們為什麼那麼在意幫助別人?很多時候,這來自於潛意識害怕自己「不知道答案」,或認為「有功能才值得被愛」。

這種內在信念驅使我們不斷付出,但也讓我們感到疲憊與挫敗。

因為不論我們多努力,對方若無法建立自己的力量,我們的「幫助」反而可能限制了他們的成長空間,甚至無意中強化了對方的依賴。

這樣的模式,若源自過往無法幫助家人或父母的遺憾,就需要深層療癒,才能放下這份無形的重擔。

真正的療癒:支持而非控制

​在情緒花園,我們常說:「沒有人可以療癒別人,我們只能支持他人自我療癒。」真正的改變,來自於每個人願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,而非依賴療癒師或幫助者。

作為支持者,我們的角色是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空間,讓對方能安心探索與理解自己,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。

「被另一個人感覺到自己」,在《第七感》中被定義為「同頻經驗」。

一個助人者如何開放的感覺到對方,同時保有清晰的自覺和健康的界線?

這就是情緒花園持續支持培訓學員發展的品質。

力量一直都在自己身上

​即使你經歷過痛苦與挫折,內心深處仍有一個完整而堅韌的核心,心理學家榮格稱之為「自性」(Self)。

療癒的過程,不是聽從外在的權威,而是透過觀察、照顧身體,逐步與自己親近、和解,重建內在的穩定與力量。

每個人在面對自己生命中的困境時,其實答案和問題是伴隨而生的,每個人都擁有療癒的力量,只需要適當的支持來喚醒。

情緒花園的使命

我們相信,真正的支持是陪伴與同在,而非建議或掌控。我們提供的並不是解答,而是一個空間,一個讓每個人可以安全地探索自己、理解自己並最終療癒自己的空間。

當我們放下「好想改變」的執著,專注於陪伴、支持,與有品質的觸碰,改變常會自然發生。

在情緒花園,我們致力於創造一個安全、支持的共學環境,讓每個人在探索的過程中少一些阻力,多一份安心。

當一個人信任自己不夠好也能被接納,他們會更願意冒險,也更有機會成為生命的主導者。

回歸內在,重建個人力量

​瓦解幫助與被幫助的框架,真正中性地看待所有人與關係,我們會看到每個人都有自我療癒的可能。語言可以是權力的再現,但也可以是連結的橋樑。

當我們選擇用支持而非控制、陪伴而非干預的方式與他人相處時,才能真正體驗那份從未受損的完整,並和對方一起走向真實的力量和美好。


分享本篇文章:
更多花鑰心語文章

20240106花鑰心語

我所看見的一切都跟我的意識有關,我所看見的一切都不中性,也跟真實無關,只是印證我早就有的看法,強化這些看法帶來的感受。 當我願意看見自己的想法,看見自己的慣性反應,我已經成為觀看者。 觀看後持續照顧就好,沒有更多作為。 我今天看見自己什麼? 在所有的發生裡,我是如何看待我自己的?

20240104花鑰心語

身體是心靈的結果,也是療癒的入口。 身體記錄所有過去的經驗,形成生命的底片,自動化不斷重播。 身體如實反映心靈,心靈的失衡顯現在身體。 當過去的沉重負荷從身體被卸載,覺察功課變得很輕鬆,所有誤解一照即破。 我今天是否願意看見和照顧自己的心,透過照顧身體,練習對自己溫柔慈愛?

澳洲花晶國際培訓導師:倪英渱

專長為協助學員洞察身體型態與情緒模式的交互作用,清理在親密關係、家庭和金錢、事業中重複卡關的深層驅動力。

透過當下身體呈現的情緒阻塞,運用高頻花晶能量深入帶領轉化功課,清理身體紀錄的舊模式,協助學員重建自我價值、生命力和幸福的體質。

本周熱門文章

花園會客室EP.34 「同意」之後是「臣服」…嗎?

本集討論臣服的重要性,並指出臣服需要安全感和與更大力量的連結,才能消除內心的恐懼和身體上的緊繃。建議反思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幫助,以體會人與人的連結,關注影響圈的重要性:也就是專注於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,而不是關注自己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素。

閱讀全文 »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