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從未想過,身體居然是影響人際互動關係模式的關鍵!
這是因為身體會記錄所有過去發生的事,每一刻的情緒感受,身體都會如實承接並回應,以內分泌變化、激素分泌的方式來反應。
當情緒感受沒有被適當紓解陪伴,激素就會滯留體裡,並且連結相關的神經元,成為新的神經迴路。
重複出現的情緒會固化成迴路,變成熟悉的感覺模式。
當這些感覺模式成形,就會自動化將許多關係套上過去的經驗感受,產生預判和自動化的反應方式,導致關係真的往自己熟悉的型態發展,更強化了身體儲存的感覺模式。
人際互動到底是什麼呢?
其實,人際互動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時,透過思想、言語和行為產生的社交。
過去,我開設 1000 場以上的相關課程,協助超過 3000 位學員和個案處理人際問題。因此,今天我想分享「身體對人際互動的4個影響」。
透過今天的介紹,希望能支持大家覺察身體對人際關係與溝通的影響,從而改善人際關係不好帶來的困惑和煩惱。
推薦你延伸閱讀:如何不再自我厭惡?4步驟建立自我欣賞,打斷內在批評的聲浪
影響人際互動的身體模式一:攻擊
身體的攻擊模式,是指當一個人處在不安全狀態時,會下意識的先以攻擊他人來求自保和安全的生物性本能。
例如:指責怪罪、嘲笑謾罵、揶揄調侃、壓迫貶低或輕蔑無視等等。
攻擊,是為了自保
之所以身體會有攻擊模式,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,我們因應個體特質、外在環境、照護者的性格和行為模式,所習得的自保本能。
攻擊模式的背後,都是恐懼不安的心靈,害怕如果不攻擊,就會顯露脆弱、感覺被吞噬或被他人傷害。
身體陷入攻擊模式,會使肌肉緊繃、僵硬
當身體處在攻擊模式時,會有這樣的徵兆,像是:肌肉緊繃、感覺變熱、頭腦暈漲、呼吸急促等等。
攻擊模式下的我們,就像一隻刺蝟,總是本能地保護自己、刺傷別人,很難感覺安全、被愛和親密連結。
如要改變這樣的人際互動模式,我們可以從改變身體的緊繃和僵硬開始。
使用花晶時,輕敷身體並深呼吸,感受身體軟硬、呼吸的變化,特別加強關節處,打開體內的空間和彈性。
案例說明:攻擊模式,遇到壓力就會噴發的活火山
舉例來說,有名身體處在僵硬緊繃狀態的學員,一旦在人際關係中出現壓力,就會出現戰鬥模式,想要爭辯對錯,指出對方邏輯上的謬誤。
因此,在親密關係中出現壓力時,他無法坦誠面對內在的受傷,而是會用質疑、辯解和抗議,來攻擊對方做得不好的地方,使得關係變成戰場,自然一再重複受傷和失落。
直到他透過學習療癒,發現自己的攻擊模式中,有很多小時候沒有被陪伴的委屈,因此習慣在關係中先退讓忍耐,當結果不如預期,就會情緒發作,在防禦狀態下產生攻擊的行為。
當他看懂自己的模式,開始每天花五分鐘照顧關節,陪伴身體,以此照顧自己。
慢慢可以在承受壓力時,先回歸關心照顧自己,而非立刻攻擊對方,這讓關係也產生了變化,他對自己的接納和照顧,也變成關係中可以支持對方的能力。
影響人際互動的身體模式二:凍結
身體的凍結模式,是指身體過於厚重黏滯,對所有人事物的感覺淡漠,經常呈現無感及沒有表情、反應的狀態。
凍結,是為了忽視痛苦
身體會產生凍結模式,是因為當我們在幼年時,遭遇重大壓力或驚嚇,身體會自動呈現「凍僵」的姿勢,來保護內在心靈不受干擾,自動的切斷感受,讓自己感覺不到痛苦或其他情緒。
身體陷入凍結模式,使人胸悶、封閉心靈
當身體處在凍結模式時,身體會有厚重腫塞,胸悶氣淤,水腫沉重的狀態。
凍結模式會讓我們對許多事莫不關心,難以貼近自己及他人的感受,因此經常處於淡漠疏離的關係中,心靈多半也是孤獨的。
如要改變這樣的人際互動模式,我們可以從身體出發,溶解造成無感狀態的沉重、臃腫、厚重和水腫的狀態。
除了從飲食、運動和作息調整以外,最關鍵的是開始練習觸碰身體,也可以透過敷上彩光花晶及花霜,震盪氣脈、激勵身體自癒力提振,並以此練習把注意力帶回身體,確實有效的照顧和陪伴自己。
案例說明:凍結模式,毫無生氣的冰原
舉例來說,有名學生的父母早早意外離世,那幾年他正巧離開家,因此他的生命彷彿也凍結在那一刻,後來所有情緒都變得疏離淺淡。
他在工作上自虐式的努力,希望以此麻痺自己,因為他始終無法原諒自己在那時沒能留在家裡,認為是自己害死了父母。
直到他學習了療癒,開始練習碰觸身體,並持續不斷地照顧自己,內在深藏的愧疚和傷痛才流動出來,開始可以感覺自己。
當感受可以被接納、陪伴、擁抱,他才開始可以真正感受活著的美好,並學會如何透過努力,來讓自己的生命榮耀父母。
影響人際互動的身體模式三:配合討好
身體的配合討好模式,是指自動忽略自己,身體會自動化迎合他人的感受、期望和需要。
配合討好,是為了生存
身體產生配合討好模式,都是因為從小到大的家庭環境中,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求生存。例如:照顧者使用權威式教育,或家裡小孩較多,某些孩子就需要特別順從或特別叛逆,來獲取被關注照顧的資源。
身體陷入配合討好模式,使人胸口內凹、容易委屈
當身體處在配合討好模式時,經常會有胸口緊縮、壓抑內凹、腰椎緊繃的狀況,也很容易呼吸短淺、胸悶,因為長期壓抑自己的感受,而使內在欠缺愛的品質,造成皮膚缺水、法令紋深的現象。
配合討好模式會讓我們長期把自己放在不重要的位置,很容易讓他人認為這是我們覺得舒適的方式,而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,但因為真正的期待並不是如此,內在委屈感會持續累積加深,導致關係疏離破滅。
如要改變這樣的人際互動模式,我們可以先覺察每次自我壓抑、忍耐或忽略自己時,身體有什麼樣的反應?
觀察呼吸的深淺、腰椎的鬆緊、胸口的緊繃程度等等。無論觀察到什麼,都先深呼吸,用手敷上花晶,觀察身體反應的變化,再嗅聞手上的花晶,當自我觀察照顧形成習慣,就會逐漸形成一個新的迴路,內在語言就是「我的感受很重要」,持續累積強化這個迴路,就會從身到心都能做到自我負責。
案例說明:配合討好模式,快要枯竭的稻草
舉例來說,我有一名學生,是個五十五歲的女性,長年感覺自己在家裡不受重視,說的話不被先生聆聽、支持,許多委屈不斷累積。
這讓她身心俱疲,無論上了多少身心靈課程,了解多少理論知識,我還是能一眼看出她胸腔的緊縮和眼神的疲憊。
她的頭也非常淤塞、法令紋深、臉部缺水、膝蓋鼔脹,因為膝蓋對應腰,腰也對應心臟,可以推知腰椎也非常緊繃,欠缺自我支持的力量。
我請她先落實照顧身體,讓身體有力量支持自己。
當她搭配上課時學習的自我覺察方法,認真執行了三個月後。她的內心變得清晰許多,眼神、臉色、胸腔鬆緊程度和膝蓋的鼓脹都改善得非常明顯。
在關係裡,她很清楚是自己的隱忍配合,導致關係的失衡。她開始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,在關係中體驗到完全不同的狀態。
推薦你延伸閱讀:三大誤區讓理財方法無效?99%人不知:身體決定金錢模式!
影響人際互動的身體模式四:逃避
身體的逃避模式,是指身體的重心分散不穩,欠缺安定的支持力量,所以遇到壓力,會以模糊不清或者迴避焦點的方式來因應。
逃避,是為了安定自我
之所以身體會產生逃避模式,是因為在過去的經驗中,欠缺一份安定的支持力量。
當一個人習慣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來回應內心感受,自然會對所有外在事物予以迴避,因為身心全然一致,久而久之身體就形成了這種搖晃不穩定的狀態。
身體陷入逃避模式,使人眼神閃爍、無法堅定
當身體處在逃避模式時,眼神會渙散不聚焦,肌肉無力、鬆軟,在關係中經常以搞笑的方式回應,但是無法直接面對壓力,深入討論事情或自己的感受。
逃避模式會讓我們在需要討論關係中的困難或挑戰時,因為內在沒有力量面對壓力,經常會以迴避或分散的方式處理,導致關係疏離和停滯不前。
如要改變這樣的人際互動模式,我們可以先練習照顧自己的腰椎,多用紅色和黃色系的花晶和彩油來支持自己,給予自己溫暖的力量。
包括多照顧自己的肋骨整圈、消化區,讓自己建構身心一致的內在穩定度,都有助改善逃避模式。
案例說明:逃避模式,隨風擺盪的浮萍
舉例來說,有名學生習慣在關係中迴避壓力,偏偏她的公婆在生育這件事上和她意見相左,她逃避了十年,直到公婆忍無可忍,直接押人去做試管受孕為止,才迫於面對關係中最大的矛盾和困難。
因為她的家人早逝,導致在內心總是害怕讓長輩失望,她也一直沒有去面對這份痛楚。
直到不得不面對的時刻,我讓她開始為自己的身體負責。
雖然她欠缺為身體負責的動力,但人總是要喝水的,先從口服花晶開始落實,然後從身體的一個部位(腰椎),再增加到兩個或三個部位。逐漸的,她可以有力量陪伴自己的感受。
最後,終於面對公婆,說出了自己不想要小孩的意願,而公婆雖然很失望,卻還是接受了。
推薦你延伸閱讀:總是情緒失控?4步驟安撫身體、穩定自己
結論:擺脫身體對人際互動的影響,重新掌握健康的人際關係!
透過今天介紹的「身體對人際互動的4個影響」,我希望可以幫助你覺察自己在人際互動時的模式,並且透過持之以恆的觀察、照顧身體,從潛意識移除這個制約模式。
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,歡迎訂閱情緒花園官網。直接留言發問,可以協助你更快找到解決之道喔!
推薦你延伸閱讀:原來我不夠了解自己?4步驟觀察自己的念頭與想法,還能讓人際關係更順利!
參考資料
註解1:《身體知道答案》
註解2:《五種傷五種假面》
註解3:《身體的秘密語言》
註解4:《身體記得》
註解5:《走出關係焦慮》
註解6:《我好,你也好:人際溝通的分析》
註解8:《愛.被愛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