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自我療癒到行動創造

情緒花園第23屆花晶療癒師培訓正式展開,這次課程特別增加了學員間的腦力激盪、分組討論與彼此的支援。

不再只是講師單方面的輸出,而是透過反思、提問、手寫與體驗,運用五感的學習,加深對療癒定義及轉化架構的體悟。

在課堂剛開始時,學員們或多或少帶著期待與不安,但透過一整天充滿互動的學習,他們的臉上逐漸浮現出安心與充實的神情。

第一、二日課程重點:

一、療癒的階段與幸福荷爾蒙

  • 身心安頓(血清素幸福): 首先透過穩定身心,建立基本的安定與穩定感。
  • 關係和諧(催產素幸福): 接著發展和諧的關係,增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支持感。
  • 行動創造(多巴胺幸福): 最後透過具體的行動與創造,推動個人自我實現與滿足。

二、療癒師的角色與守則

  • 療癒師無法直接治癒他人,而是透過支持與陪伴,協助個案培養自我負責的能力。
  • 真正的療癒是在療癒師與個案共同參與的過程中發生的,強調個案內在力量與主體性的啟動。

三、蛻變轉化步驟

  1. 連結身體:回到身體感覺與覺察。
  2. 認出情緒與身體對應:發現情緒在身體上的位置。
  3. 洞察與陪伴情緒:找到引發情緒的觀點,溫柔地陪伴自己。
  4. 覺察焦點與自我設定:清晰地看到個人內在信念。
  5. 重塑回饋系統與改寫劇本:透過具體行動與創造,改寫內在故事與外在現實。

四、與情緒花園學習架構:

  1. 連結身體
  2. 陪伴情緒
  3. 洞察信念
  4. 改寫劇本

透過這樣的架構,學員們逐步找到自身安全資源,探索下三輪更深層的議題,並將這些經驗轉化為支持他人的力量。

課後,有學員分享到覺得澳洲花晶專業知識很豐富,一時難以完全記住而感到著急。但這也是情緒花園培訓珍貴之處:提供一年內複訓的機會,讓學員能透過反覆聆聽與實際服務逐步整合、熟悉。

最後,每位學員都獲得了一個特別針對自己的花晶自我照顧建議,協助他們更快從身體破冰、提振內在。期待下週再次相見時,他們都能帶著明亮發光的氣色與更多的自信!

療癒是一段持續的旅程,邀請大家一起深入探索、持續學習,讓我們下一次再相聚時更加耀眼閃亮。

在課堂之間,我們有專業又溫暖的療癒師助教穿梭其中,隨時照看學員的狀況,真的是太幸福了呀。

第三天手法課

這堂課由情緒花園的大學姐——Sofia老師親自授課。

她不僅細心編寫了清晰實用的手法講義,也以穩定、有條理的節奏引導大家進入手法的世界,讓學員能夠安心、踏實地上手。

手法不只是技巧,更是狀態

課堂中,我們從最基礎的細節學起:

  • 輕柔與融入的力道有什麼不同?
  • 敷花晶與蓋毛巾的細節該如何拿捏?
  • 每個關節該怎麼照顧?
  • 進行手法時,自己的呼吸與節奏如何保持穩定?

看似簡單的流程,其實處處都藏著對「品質」的邀請。手法之所以能深刻觸及人心,不只是技巧純熟,更是施作者內在穩定與清明的延伸。

這也呼應了情緒花園在療師培訓的核心精神:

療癒師的第一個個案,是自己。

當我們願意持續與自己工作,深入探索內在,那份穩定與誠實會自然地流露在我們的手法中,溫柔卻有力量。

信任彼此,才能真正放鬆

我們刻意將手法課排在培訓的第三天,因為前兩天透過活動、小組討論與身體覺察的練習,大家已經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與熟悉度。

也因此,今天第一次進入實作時,教室的氣場很快就安靜下來,甚至出現此起彼落的打呼聲(笑)。

大家不再焦慮於「自己表現得好不好?」「會不會忘記手法流程?」而是能夠真正放鬆地被接住,也安心地練習接住別人。

課程結束時,每一張臉都變得亮了起來,身體也放鬆了許多。

我不用做什麼,就已經支持了對方

這是Sofia老師說的一句話,我覺得很有力量。

這句話彷彿為這一整天劃下溫柔的註解。

簡單的手法,體現的正是自己的狀態。

當我們不急於「做」,而是願意「在」,支持就已經在流動。這份安定,是給個案最深的信任與陪伴。

作為助教,在現場陪伴大家的學習與練習,也再次被提醒——當我們回到自己,就能讓一切自然發生。

第四天課程

今天是第23屆療癒師培訓初階課的最後一天。

這一屆的學員們真的讓人非常感動——每一位都帶著高度的投入與專注,一步步地走進自己的內在,也學習如何溫柔地陪伴他人。

昨天結束了身心平衡手法的教學,今天一早大家再度回到教室,許多人都笑著分享:「昨晚回去超早就睡著了!」

透過澳洲花晶搭配溫和而有深度的手法釋放,身體的緊繃開始鬆開,累積的疲憊也浮出。

當身體獲得真正的放鬆,休息品質自然變好,而身心也在休息中獲得補充與充電,從容地迎接今天的課程。

今天的主題從第四脈輪——自我接納開始,延伸到第五脈輪——溝通與臣服。

我們共讀一句話:「你絕不會感覺被愛,直到你愛上自己。」

透過身體感受探索討論與冰山理論的書寫練習,我們練習將感受從模糊轉為具體,從經驗中梳理出線索。

  • 身:覺察身體部位的訊號
  • 心:辨識浮現的念頭
  • 受:連結背後的情緒感受

這樣的練習不只是技巧的訓練,更是一種「看懂自己」的方式。

當我們開始理解自己的思緒與情緒如何在身體中留下痕跡,我們也更能在面對個案時,辨識出他們的卡點與需求。

當感受浮現,我們學會如何接住自己

隨著課程進入尾聲,學員們對自己身體的覺察越來越細膩,也更理解「當身體感受浮現時,我們可以怎麼善用花晶與陪伴來接住自己。」

這不只是為了成為一位療癒師,更是為了成為一位能溫柔照顧自己的旅人。

第23屆的最後一天,不只是結束,更是一個全新的起點。

謝謝你們願意這麼真誠地走進這段旅程。

 

出處:初心療癒

推薦您立刻訂閱

情緒花園電子報

  • 立刻獲得14天免費自我療癒課程
  • 不定期獲得花晶療癒知識
  • 取得第一手花園熱門課程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