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集花園會客室以「我非得原諒我媽不可嗎?」為主題,從曼婕兒子生病,媽媽反應引發的憤怒和委屈出發,探討了母女關係、情緒療癒、自我負責和金錢關係等議題。以下是重點整理:
1. 憤怒背後的深層情緒和自我保護機制
曼婕媽媽對於孫子生病的指責,反映出她內心的恐懼、焦慮和害怕被評價為不好的母親。小渱老師指出,許多父母焦慮的背後,其實是害怕自己不夠好,而非真正擔心孩子。
曼婕兒時生病時也曾遭到母親的指責,導致她選擇了壓抑情緒、解離的方式來保護自己。小渱老師解釋,拒絕感受是常見的自我保護機制,但長久下來會導致身心失衡。
2. 指責背後的自卑和自我療癒的途徑
小渱老師分析,慣性指責他人,是因為害怕被看見自己的不足,想要先發制人來保護自己。而自我療癒的關鍵在於自我負責,承認過去的無力,並站在內在父母的位置,給予受傷的內在小孩安慰和道歉。
道歉並非承認錯誤,而是承認當時沒有能力保護自己,並承諾現在會陪伴自己。這個過程可以修復內在的傷痛,讓情緒流動,並最終走向自我接納。
3. 母女關係與金錢關係的深層連結
節目探討了母女關係和金錢關係的深層連結。小渱老師認為,抗拒父母會導致抗拒自我和缺乏安全感,進而影響與金錢的關係。內在的孤獨感可能導致在金錢方面畏縮、不敢談判或表達需求。
節目中,曼婕分享了自己害怕談錢的經歷,源於兒時向母親要錢的創傷。小渱老師指出,曼婕的經歷反映出她不被接納和害怕被拒絕的預設,這些預設會干擾她在面對金錢時的表現。
4. 真正的豐盛:超越金錢,擁抱服務和創造
節目強調,真正的豐盛並非單純擁有金錢,而是內心的滿足和富足感。曼婕分享了自己在追求藝術夢想和金錢之間的掙扎,以及最終選擇轉行的經歷。小渱老師指出,金錢會追隨服務而來,當我們樂於服務、貢獻價值時,金錢自然會流入。
節目也提到,即使擁有很多金錢,內心也可能充滿匱乏感。真正的豐盛來自於內在的修復和自我接納,並將這份愛和能量傳遞給他人。
5. 療癒的目標:自我負責,擁抱幸福
節目的最後,小渱老師總結道,療癒的目標是幸福,而幸福需要先從自我開始。通過自我照顧、提升能量,我們才能跳脫原有的框架,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。
曼婕也分享了她在療癒過程中,逐漸放下對母親的怨恨,轉而專注於自我成長的體悟。
6. 其他值得注意的觀點
節目中提到了荷蘭小學教育重視情緒教育的例子,強調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。
節目也指出了,許多人會用看似溫柔的話語來掩蓋內心的傷痛,而真正的療癒需要誠實地面對情緒。
小渱老師鼓勵大家,當情緒低落時,可以嘗試與身體連結,覺察呼吸和身體感受,回到當下。
本集花園會客室探討了許多與自我療癒、家庭關係和金錢觀念相關的議題,並鼓勵聽眾關注內在的修復和成長,最終走向真正的豐盛和幸福。節目最後也呼籲聽眾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疑問,共同探討生命的課題。
前言
母子關係是我們從出生前就開始的第一份關係,影響深刻巨大,直接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、親密關係、豐盛程度。
我們都是從幼弱的嬰兒慢慢成長,並從環境吸收學習應對所有人事物,以及應對自身情緒的方法。
但絕大多數的父母沒有學習過這些,有自己未化解的各種問題,更無法全然依據孩子需要的方式來給予。
就算父母盡力去做,孩子依舊可能受傷,因為幼兒的解讀是依據有限的認知,父母不可能提供毫髮無傷的愛給孩子。
父母在育兒過程,也常常會因為個性、生活壓力、育兒挫折…,有很多負面情緒與失控的言行。
當孩子接收到父母的負面情緒,卻還沒有經過轉化學習,也有可能會對自己留下負面的概念,例如我的情緒是不好的、我的需要不會被回應、我不重要、我得很乖才會被注意…
這些概念如果反覆強化,形成內在信念,就不只會對父母跟我們的關係有影響,也可能影響到我們的伴侶關係、跟子女的關係,還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,與我們跟金錢、事業、目標之間的關係,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。
因為過往的情緒若沒有被真實地經歷完畢,身體會承接住這些受傷感,導致水腫、僵硬、緊繃和不平衡… 種種身心症狀。
當我們能真實地面對情緒,才能展現出情緒帶來的影響力與能量。
三個改善的方法
一、了解原因
「慣性指責他人」的內在狀態是「害怕自己不好」,父母在孩子行為所引發的情緒背後,底層核心是「我不是好爸爸或好媽媽」的焦慮或恐懼。
理解這個整個前因後果,就有機會轉化。
二、與父母和解、陪伴內在小孩,療癒自我
很多人對父母都有著複雜的情緒,這些情緒裡面,負面的部份,多是覺得不公平、不甘願,覺得父母應該要道歉。
然而父母都有他們的問題,那也是屬於他們的功課,我們能做的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。
在學習療癒的過程中,當我們拉高能量與視野,跳脫原來的劇本並提升至另一個高度時,歷史因而改變,修改了我們對過去經驗的認知。
最簡單的療癒就是跟內在小孩和解。
身體全然記得過去經驗過的所有感受,即使已經長大成人,當類似的情景出現時,當時沒有被真正陪伴完畢的情緒會再度出現,這些情緒也稱為內在小孩。
當我們有負面情緒時,可以學習認出這些負面情緒是屬於一個過去的部分。
過去的自己沒有足夠的能量、能力或智慧,更好的應對和照顧自己,此刻我們可以透過拉高能量、站在內在父母的位置,和受傷憤怒的內在小孩道歉。
EX:
對不起我當時沒有選擇保護你。
對不起我沒有選擇用更好的方式去捍衛你。
對不起我讓你站在那裡默默承受了萬箭穿心與母親的怒氣。
對不起我讓你受傷了。
對不起我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愛你。
以上這些話語是幫助理解,一切只需真心地對內在小孩說對不起,讓內在小孩感受到愛就好。
三、連結身體
這也是情緒花園提供的療癒方式,是先讓大家經常有品質地碰觸身體,練習觀察身體的感覺,再學習如何讓情緒從身體化開、照顧自己的感受。
每天使用花晶照顧身體、連結身體,讓我們的身心舒服有能量,才能達到全然的自我負責。而當自身有能量時,我們才能站在內在父母的位置,去跟受傷憤怒的內在小孩道歉。
我們終將成為自己的父母,可以用自己渴望的方式來照顧自己。
連結身體最基本的作法是覺察呼吸、掃描身體…,只要連結了身體,就能夠暫停對過去的抱怨、遺憾,或是對未來的恐懼、擔憂,回到當下去跟自己在一起。
連結身體的進階作法,可以拆解成以下三步
- 先接納和對自己承認情緒感受。
- 找到情緒出現時,身體有感覺的部位。
- 用手敷著身體有感覺的部位,陪伴等待情緒張力化開。如果有花晶,請在這個階段拿出來敷在有感覺的部位。
這個方法可以用在處理各種身體與情緒問題,也可以用來處理忽然被攻擊、承受別人情緒而引發的身心狀況。
療癒成果
一個能夠自我療癒且有成果的人,可以通過三個指標做驗證
- 身心有力量感、彈性和空間
- 主動創造自己想要的一切
- 能用輕鬆、理性、雙贏的模式,建立關係、金錢、目標與事業
附論:為何與父母關係會影響與金錢的關係、影響豐盛?
當我們抗拒父母時,也一定會抗拒自己、會沒有安全感,出現孤兒情結。
當內在沒有被療癒時,因著匱乏恐懼出發,無論什麼樣的努力,都可能對伴侶關係、事業、目標、金錢,有各種錯亂偏誤的解讀,有各種基於不安全感的應對策略和詮釋,例如過度犧牲、渴望證明自己、需要很多認同肯定和關注、永遠感覺自己不夠好…等等。
🌹小編知道大家對這個主題還意猶未盡,甚至出現更多的疑問,留言處有會客室信箱,歡迎大方踴躍提問,你的提問必定也是他人的疑問,可以貢獻給更多人,支持集體意識共同提升。
推薦您立刻訂閱
- 產品諮詢和購買建議請洽 花園療癒師,獲得最完整詳盡的使用服務!
- 本站刊載內容,除著作權規定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外,未經本網站所有人允許,不得任意複製、引用。如需引用,請聯繫本站所有人。




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
MADE WITH ❤ 檸檬知識創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