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.04 我非得原諒我媽不可嗎?

本集花園會客室以「我非得原諒我媽不可嗎?」為主題,從曼婕兒子生病,媽媽反應引發的憤怒和委屈出發,探討了母女關係、情緒療癒、自我負責和金錢關係等議題。以下是重點整理:

1. 憤怒背後的深層情緒和自我保護機制

曼婕媽媽對於孫子生病的指責,反映出她內心的恐懼、焦慮和害怕被評價為不好的母親。小渱老師指出,許多父母焦慮的背後,其實是害怕自己不夠好,而非真正擔心孩子。

曼婕兒時生病時也曾遭到母親的指責,導致她選擇了壓抑情緒、解離的方式來保護自己。小渱老師解釋,拒絕感受是常見的自我保護機制,但長久下來會導致身心失衡。

2. 指責背後的自卑和自我療癒的途徑

小渱老師分析,慣性指責他人,是因為害怕被看見自己的不足,想要先發制人來保護自己。而自我療癒的關鍵在於自我負責,承認過去的無力,並站在內在父母的位置,給予受傷的內在小孩安慰和道歉。

道歉並非承認錯誤,而是承認當時沒有能力保護自己,並承諾現在會陪伴自己。這個過程可以修復內在的傷痛,讓情緒流動,並最終走向自我接納。

3. 母女關係與金錢關係的深層連結

節目探討了母女關係和金錢關係的深層連結。小渱老師認為,抗拒父母會導致抗拒自我和缺乏安全感,進而影響與金錢的關係。內在的孤獨感可能導致在金錢方面畏縮、不敢談判或表達需求。

節目中,曼婕分享了自己害怕談錢的經歷,源於兒時向母親要錢的創傷。小渱老師指出,曼婕的經歷反映出她不被接納和害怕被拒絕的預設,這些預設會干擾她在面對金錢時的表現。

4. 真正的豐盛:超越金錢,擁抱服務和創造

節目強調,真正的豐盛並非單純擁有金錢,而是內心的滿足和富足感。曼婕分享了自己在追求藝術夢想和金錢之間的掙扎,以及最終選擇轉行的經歷。小渱老師指出,金錢會追隨服務而來,當我們樂於服務、貢獻價值時,金錢自然會流入。

節目也提到,即使擁有很多金錢,內心也可能充滿匱乏感。真正的豐盛來自於內在的修復和自我接納,並將這份愛和能量傳遞給他人。

5. 療癒的目標:自我負責,擁抱幸福

節目的最後,小渱老師總結道,療癒的目標是幸福,而幸福需要先從自我開始。通過自我照顧、提升能量,我們才能跳脫原有的框架,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。

曼婕也分享了她在療癒過程中,逐漸放下對母親的怨恨,轉而專注於自我成長的體悟。

6. 其他值得注意的觀點

節目中提到了荷蘭小學教育重視情緒教育的例子,強調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。

節目也指出了,許多人會用看似溫柔的話語來掩蓋內心的傷痛,而真正的療癒需要誠實地面對情緒。

小渱老師鼓勵大家,當情緒低落時,可以嘗試與身體連結,覺察呼吸和身體感受,回到當下。

本集花園會客室探討了許多與自我療癒、家庭關係和金錢觀念相關的議題,並鼓勵聽眾關注內在的修復和成長,最終走向真正的豐盛和幸福。節目最後也呼籲聽眾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疑問,共同探討生命的課題。

推薦您立刻訂閱

情緒花園電子報

  • 立刻獲得14天免費自我療癒課程
  • 不定期獲得花晶療癒知識
  • 取得第一手花園熱門課程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