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侶希望我變得更好,但溝通的方式直接又負面,我常感受不到愛。
2022年5月21日情緒花園粉專直播
小渱老師回覆粉絲提問
相處是互動的結果,伴侶也是自己選的
伴侶是我們內在人格的顯現,伴侶對待我們的方式,呼應我們內在隱藏的某種對待自己的方式。
如果內在沒有這種對自己的看法和對待方式,這個伴侶無法「相應存在」,因此伴侶經常會放大內在未完成的課題,直到我們願意看見並負責療癒。
所以一個需要被肯定、被誇獎的人,代表內在對自己評判、質疑或否定較多,伴侶就容易被我們認定為扮演否定、批評我們的角色。
實際上,相處是互動的結果,伴侶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。
可以回想一下,在童年經驗裡、在家庭裡,是否也有類似的狀況:家人、父母照顧我們的方式會用否定或批評,直接指出我們的各種缺點。
這種偏向負面的表達方式,在還是孩子時,當然會讓我們很失落。我們在無意間,變得不是那麼相信自己、認同自己。我們也可能把這種被否定被批評的模式,當作是熟悉安全、自然的模式,我們會無意識也選擇內在有同樣議題的伴侶,或者無意間驅使伴侶這麼做。
想改變這樣的狀況,可以採用以下的方式,只需三個步驟就好:
1.看身體的感覺
當我們被伴侶批評的時候,可以先去找到身體哪裡不舒服。身體什麼地方有感覺?會胸悶嗎?會緊繃嗎?會感覺悶悶的、重重的嗎?生氣的時候,除了心跳以外,胃有什麼樣的感覺?例如說冷或熱?軟還是硬?鬆還是緊?輕還是重?
2.照顧異樣的部位
找到身體的感覺之後,那就是要去接下來照顧的部位,用手去敷著有感覺的部位,深呼吸,觀想氣息送入這個部位,也送入能量、送入意念「我感覺到你了」,然後再次的深呼吸。
3.送入一個好奇
接著可以送入一個好奇「這個感受來到我身上多久了?」但是不要回答、不要用頭腦去想,不要回憶是國小、高中的什麼場景,什麼事件都不用去想,如果有回憶自動浮現,那也很好。
當我們好奇的時候,就已經開始知道:不是伴侶造成我們的感受,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,甚至我們也完全不需要知道,因為身體都知道答案。
擁有支持關愛自己的動力,才是我們的目標。
只要單純的陪伴著,送入好奇,送入「我感覺到你了」,開始去練習從身體照顧這份感覺,這是脫離受害,學會負責的開始。
之後我們也會開始發現,伴侶為什麼會這樣對待我們?因為他也是這樣對待自己,他以前也是被這樣對待。
如果我們沒有更新成新的自己,沒有用新的方式對待自己,就不會用新的方式對待伴侶,他也就沒有得到新的經驗,他就不可能改變。
當然,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改變別人,那會非常痛苦,多半徒勞,在沒有自覺或主動意願的狀況下,能被別人影響進而改變自己的人,畢竟是少數。
重點還是在於我們運用被批評、被戳到的契機,深呼吸,陪伴自己的感受,送入意念,觀察身體的變化。
這一步一定要先做。
等身體放鬆了,我們才會開始有空間給予自己需要的東西:「就算我不夠好,我也很可愛」、「就算我的穿著沒有到別人認為的品質,我也有自己的風格。」、「我可以選擇,在不同的場合,用不同的穿著去取悅自己。」、「無論我穿得怎麼樣,我都是值得被愛的,我都喜歡我自己。」
擁有支持關愛自己的動力,才是我們的目標。
如果我們沒有透過身體來更新我們照顧跟看待自己的方式,我們依然不會在關係當中,感覺到放鬆跟滿足。
所以關鍵還是在於發現到「原來,我也沒有那麼喜歡我自己,我也沒有那麼認同我自己,所以我忍不住就是會希望他要來誇獎我。」
很多時候我們會做不到,就是因為身體沒有這個底片。
或許聽起來很不容易,也得花上不少時間去練習,但是一定會成功,因為目標清楚了,就不會以為重點是改變伴侶,並為了這個錯誤的目標做出徒勞無功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