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追夢的勇氣?
你想過,你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嗎?
你在規劃未來時,有感受到家人的壓力嗎?
你常覺得被傳統價值觀捆綁,動彈不得嗎?
這一集我們聊:打破上一代的「受苦模式」,活出自由的人生。
我想要的生活 vs 我該過的生活→超越社會框架的挑戰
世俗對不同角色有各種框架或期待(亞洲社會更為明顯)。
如果我們沒有勇氣追求內心的渴望。
又受到原生家庭的價值觀綑綁、社會框架的約束…
這時,就容易出現受害、委屈甚至憤怒的情緒,控訴外界對自己的壓迫與不公。
你敢不敢要?
愛自己 ≠ 自私。「自愛」=「自私」+「自利」+「利人」+「利他」
「愛自己」不僅是表淺的生理和欲望滿足。
如果一個人的內在沒有滿足,他的「利他」也會是用力的、刻意的,
甚至是背叛式的「剝削自己」去「利他」。
先滿足自己、照顧自己
才能輕鬆舒服地做出「利他」的選擇
=全然地 自我負責 並 無愧於他人
超越的關鍵1:從原生家庭中成功分化出來
原生家庭,是父母用他們的價值觀構築起堡壘,
若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愛、滿足父母的期待,就必須要符合這個價值觀。
且父母的人生有他們的時代脈絡,當內在的能量不足時,很難肯定跟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。
因此,若我們期待或要求父母的全然理解、支持、肯定…→必然會讓你失望。
放下「想要父母肯定我」的需求
必須放下這個需求,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出來。
不是斷絕關係,而是成為一個獨立個體
當我們體認到:
- 我可以為自己的經濟、自由、安全感…等一切需求負責
- 接受、同意自己與父母都能保有各自的觀點
我們就能向父母示範自己愛家人的方式,
讓父母明瞭不同的價值觀是可以同時成立的,
那麼父母也會以成人的方式與孩子和平相處。
先別急著同理!讓情緒完整流動
我們都想要做個體貼、善良、懂事的小孩。
BUT!!如果沒有允許自己內在的感受流動,
我們的身體就是直接的指標,誠實的反應出:緊繃、僵硬、缺愛。
允許情緒流動
承認內心的「受傷」與「不滿足」,
當我們有能力照顧這些情緒,便能自然地化開「受傷感」和「受害感」。
當媽後的小渱吶喊:原來愛人比被愛幸福無限倍!!!
大部分的人在感情中不會覺察到自己內在小孩的心靈狀態。
那其實是我們底層的渴望,身體最原始的記憶─
希望有個像父母親一樣,無條件看著我們、滿足我們、肯定我們、保護我們的對象
認定不被愛,是變相要別人負責愛我們
若我們內心認定自己沒有被愛夠,是一個被「偏心以待」、「不被愛」的小孩時,
會讓我們誤以為別人有能力愛我們,但卻沒有這麼做,於是更加深「不被愛」的設定。
﹝我需要愛→他有能力愛→但他不來愛=我是不被愛的人﹞
因此,我們需要學會看見,並且滿足自己的內在小孩,就能進一步地做到「自我負責」
→能無條件、無限量的去滿足自己的需求,就有餘裕輕鬆且快樂的照顧別人。
超越的關鍵2:建立健康的界線→療癒第三脈輪
照顧第三脈輪能讓我們擁有健康、有力量的界線
我們可以這麼做:
- 當情緒湧現時,用手敷著不舒服的身體部位。允許、陪伴情緒流動。
- 在內心觀想一個巨大的火盆將情緒燃燒、釋放。
- 用黃色花晶或花霜照顧肝、膽、胃、脾、胰和肋骨區塊,暢通放鬆第三脈輪,消化吸收會更穩定,排便也會更順暢。
身體是我們的小宇宙,讓所有的細胞成為神隊友來支持自己,
有一種內在的回饋會油然而生完全地讓自己有「界限」和「力量」。
健康的界線
當我們擁有健康的界線,學會不愧疚,就能杜絕情緒勒索:
我的情緒,是我的責任。跟你有關,但不是你造成的。
你的情緒,是你的責任。跟我有關,但不是我造成的。
照顧情緒
既然有情緒,就允許它流動,照顧它、釋放它。
然後,恭喜你,已經學會自我負責了,跟我們一起迎接幸福快樂的日子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