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園會客室EP.22 花園電影院再見機器人

文章目錄

你後悔過嗎?

後悔真的沒藥醫嗎?

孤單寂寞的時候該怎麼辦?

今天我們用電影《再見機器人》中的孤單狗狗,還有它的夥伴機器人,來聊聊人生中的孤單與後悔。

劇情介紹:

本片描述一隻狗和一個機器人之間的情誼。全片沒有對白,卻能帶著觀眾跟他們一起經歷了一段情誼,從相識、甜蜜、分離、成長,最後各自擁有新的人生。

後悔是種控制錯覺

你有沒有在後悔的時候想過:要是我當初…就好了

→這其實是「控制錯覺」

我們無法改變結果,但可以改變路徑:珍惜的面對每一刻,用覺察和修練讓自己在經歷的過程中更帶著「開放」和「溫柔」的態度,不留遺憾。

孤單,是一切故事的起源

我們出生離開母體時,「肉身」這個載體就已經歷過別離,因此只要活著並擁有身體,必會反覆經歷孤單,事實上,所有情緒最底層的元素就是「孤單」。

好的身體帶你上天堂

身體緊繃、僵硬時,不只血液、氣脈不通,連情緒也無法自然流動,內心一定也有很深的斷裂和孤單。

那些無法流動的情緒會成為你記憶的迴路,接下來有兩條路可以選:

  1. 依賴自己的記憶、經驗做決定。可以避免再受傷,但人生也不再開放。
  2. 透過身體完整地去陪伴那些未化解的情緒。讓身體有充分的彈性和包容力,支持情緒順暢的流通。收穫開放且幸福的人生。

因此,當你孤單你就觸碰身體,讓自己和感受恢復連結

跟身體連結得越好,你將擁有更多資源,面對生命中的一切。

花園會客時間:被叫媽媽就緊張煩躁

月眉古小姐提問

我有三個小孩,分別是11、9、7歲,到現在只要聽到小孩叫「媽媽」,就會立刻緊繃、煩躁,我覺得我困住了。

另外老二很會爆炸、指導別人、狂哭,我該如何在他情緒的當下,可以怎麼做才不會傷了孩子又讓我自己內傷,找不到方法只能忍耐,但我感覺我已經超過忍耐的臨界點。

以上的提問希望有機會獲得指引,非常感謝。

小渱老師回覆

三個小孩又都只差2歲,古小姐已經很厲害也很不容易了。

關於老二的部分,可以思考家裡是否有用爆裂式宣洩情緒的對象,如果有的話孩子多半會模仿,如果沒有的話,孩子可能會演出大部分家人的忍耐狀況,小孩會承接大家沒有表達出來的一些痛,成為代罪羔羊。

最重要的是先讓自己有辦法抽離和休假,試著尋求支持系統,給自己完全的獨處空間來好好休息。利用休息時間允許自己跟身體好好相處:用花晶照顧陪伴、抱or打抱枕宣洩情緒後用墨泥泡澡、用光子沐浴露洗澡…也可以在白天時去大自然踩踩草地交換能量。

當你的能量提升,有足夠的精神力,可以邀請孩子一起面對情緒:

表達情緒三步驟

  1. 說出情緒,請孩子坐下溝通並表達感受,讓自己有機會和孩子連結。EX:「媽媽現在生氣了」、「媽媽現在很難過」
  2. 說明情緒的原因。EX:「因為…的狀況,我現在真的好累」
  3. 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的需要。EX:「我需要你做…」、「我請你做…」

也可以體驗花晶療癒,讓療癒師陪伴你從身體允許情緒徹底的流通,讓自己回到一個中性、有能量、有空間的狀態,我們就有機會做新的應對和溝通。

會客室投稿信箱https://www.surveycake.com/s/oqGar


分享本篇文章:

澳洲花晶國際培訓導師:倪英渱

專長為協助學員洞察身體型態與情緒模式的交互作用,清理在親密關係、家庭和金錢、事業中重複卡關的深層驅動力。

透過當下身體呈現的情緒阻塞,運用高頻花晶能量深入帶領轉化功課,清理身體紀錄的舊模式,協助學員重建自我價值、生命力和幸福的體質。

更多精選文章

情緒花園近期兩堂熱門線上課比較

情緒花園的熱門線上課《21天自我照顧課程》與《綻放身心彩光之旅》,都是每月兩次的直播課。陸續有朋友詢問兩種課程的異同。簡單說來《21天自我照顧》是針對花晶療癒的新手,《綻放身心彩光之旅》是適合想針對特定主題做自我照顧,或者進一步持續學習花晶療癒的朋友。

Read More »

澳洲花晶國際培訓導師:倪英渱

訂閱情緒引導電子報
更多精選文章

情緒花園近期兩堂熱門線上課比較

情緒花園的熱門線上課《21天自我照顧課程》與《綻放身心彩光之旅》,都是每月兩次的直播課。陸續有朋友詢問兩種課程的異同。簡單說來《21天自我照顧》是針對花晶療癒的新手,《綻放身心彩光之旅》是適合想針對特定主題做自我照顧,或者進一步持續學習花晶療癒的朋友。

閱讀全文 »
本周熱門文章

花園會客室EP.34 「同意」之後是「臣服」…嗎?

本集討論臣服的重要性,並指出臣服需要安全感和與更大力量的連結,才能消除內心的恐懼和身體上的緊繃。建議反思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幫助,以體會人與人的連結,關注影響圈的重要性:也就是專注於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,而不是關注自己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素。

閱讀全文 »

花園會客室特別節目 你體驗過最佳狀態嗎?(第二集)

本集探討了個人身心靈的最佳狀態,包含身體的放鬆、力量和彈性,以及情緒的暢通和喜悅。這種狀態可以帶來內在的和諧與平衡,提升專注力,並改善人際關係。節目中也提供了一些自我覺察的方法,例如正念練習、內觀和檢查自我對話,幫助大家建立健康的內在回饋系統。

閱讀全文 »

花園會客室EP.18 你的選擇不是你的選擇

本集討論情緒的療癒方法,強調透過覺察、接納和化解情緒來促進個人成長。介紹「認出情緒的名字」和「從身體陪伴情緒」的技巧,並以「洞穴寓言」比喻理解世界和自我限制的過程。也探討了父母如何陪伴孩子面對離婚的傷痛,強調父母要以身作則,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,並支持孩子自我負責,而不是代替他們承擔責任。

閱讀全文 »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