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園會客室EP.18 你的選擇不是你的選擇

文章目錄

認出情緒的名字

大多數人很難無條件接納自己的感受,此時,對別人的情緒感受,往往也需要其「合理」。

為了降低大腦杏仁核被啟動的程度,療癒有一個步驟是「認出情緒的名字」。

在辨認出情緒後,找到身體有感覺的部位,一步一步地從身體做有效的陪伴與消融。當我們允許自己能感受情緒時,整個人的效能也會提高,進而有機會擁有自由意志。

源於投射的同理心是把別人看成無力受害者

某些出於投射的同情心,其實是貶低別人自我負責的能力,或者錯把他人看成無力的受害者。

很多時候我們自動化的進入省電模式(否認、抗拒、壓抑、迴避、遺忘),是因為能量不足。而當能量一升高,有工具、方法與支持系統時,就有機會「接納」情緒,並從身體去「消融」情緒,進而從根本「轉化」信念設定。

花晶不對抗任何的主流醫學,單純地在情緒、能量和身心層面,給我們一個暢通的動力,把大自然放到身邊,讓我們更快跟身體連結,倍增其他治療方式的效能。

內疚源於恐懼害怕心痛

「內疚」的背後經常有恐懼、害怕、心痛。當一個人沒有能量、方法和支持系統時,自然也無法接納這些情緒,只能被情緒勒索。

當我們能靜靜的感覺、全然地體驗「心痛」,從身體陪伴化開,也有自我照顧的方法與工具時,就不會掉入情緒的泥淖,因而長出力量與健康的界線。

療癒新手可以透過抱抱枕的方式來陪伴情緒讓張力化開,並從身體有無變鬆、有無力量、彈性和空間,來驗證陪伴的效果。欣賞自己的努力,才有能量持續成長。

療癒的最終目的是錨定在創造,讓自己經驗到完全不同的生命劇本。

調頻三階段

  • 第一階段:持續照顧身體,提高能量
  • 第二階段:流通情緒
  • 第三階段:看見自我設定,用行動去突破

洞穴寓言

柏拉圖的洞穴寓言(→出處←)

一群從小生活在洞穴的囚徒,他們的手腳被鎖鏈束縛住不能轉頭,他們眼前牆壁所看見的一切都是洞穴外通過火炬和陽光投射的影子。他們展開了一場辯論試圖理解眼前所看到的這個世界。

洞穴中的這些人每天都看著投影在空白牆上的陰影。對他們來說,這些陰影是真實的,他們塑造了整個現實。

其中一個囚犯以某種方式擺脫,然後被迫轉身看著火,他所看到的比原來的更清晰。

這是啟蒙。

他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,火光灼熱了他的眼睛讓他立刻轉身,打破他原本看待事物的方式,是對現實理解取得的進步。

當他適應了火光之後,他被迫困難地走出洞穴探索陽光。

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,也代表了一種不同的理解狀態。柏拉圖用光比作理解的隱喻,以及構思真理的能力。

他看到陰影、看到事物的本身,這一切都是反射的來源。當他看著太陽,他看到了一切的真相。

回到洞穴他試圖告訴其他囚犯他所看到的現實真相,其他囚犯認為他是危險的,他擾亂了每個人對他人、事、物的一致看法。

囚犯並不想要自由,他們對自己的無知感到愜意。

當我們沒有光、視野有限,會以為投射出的影子就是世界。

和身體失去連結時,也不存在所謂的自由意志。

身體記得過去所有的刺激反應模式,當這些迴路重複而沒有被看懂,就會固化成感受模型,身體決定你的感受。

即使用不同的方式來療癒,只要心念沒有轉化,身體會自動回復原狀,代替我們承接沒有被真實接納並消融的情緒。

當心鬆開時,能體驗到真正的選擇自由,感受到的快樂、幸福、感動會加倍擴展,也能允許自己有脆弱,不抗拒、不否認、不壓抑,而且全然負責,零受害。

療癒不只是放鬆,而是學習從身體化開情緒的印記,看懂自我設定,讓自己具備力量、空間與彈性。

園友問答

在離婚過程中,兩個小孩受到不少壓力和傷害,身為母親要如何撫平這個傷痕?如果小孩對於外遇的父親有認同的話要如何導正?

小渱老師回覆:

信任孩子,並持續整合、療癒自己。

我們不可能為孩子創造無傷的環境,出生就是分裂,從母體分裂出來就是一個創傷。

誠實的面對自己,小孩會看見我們的誠實和持續改變,並模仿學習。

如果我們為自己的幸福快樂和情緒負責任,小孩就會學習。

撫平小孩的傷痕不是母親的任務,支持孩子學習自我負責才是。

如果一個母親能全然接納自己的情緒,也會容許小孩是有情緒的,但那不代表我們要為小孩的情緒負責任。

僅僅是支持、陪伴孩子,讓孩子感覺到「有情緒是可以的」,也有具體的方式去練習照顧、支持他們自己。

一個母親能信任自己,才能信任孩子。

如果母親活於創造、自我負責、允許自己發光、幸福快樂,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,小孩也會從中學習。

但當母親還在自我否定時,會反過來買單孩子的不成熟視角,無法有力量地愛他們、帶領他們。

當母親沒有愧疚、自憐、也知道離婚是為了成長,活在發光的道路上,小孩也會有自己理解的過程,並學會自我負責。

父母只要負責理解、支持自己的選擇,毫無愧疚的為自己的成長努力,就算不再是伴侶,只要能各自為了自己的幸福努力,支持孩子同時去愛父母,就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。


分享本篇文章:

澳洲花晶國際培訓導師:倪英渱

專長為協助學員洞察身體型態與情緒模式的交互作用,清理在親密關係、家庭和金錢、事業中重複卡關的深層驅動力。

透過當下身體呈現的情緒阻塞,運用高頻花晶能量深入帶領轉化功課,清理身體紀錄的舊模式,協助學員重建自我價值、生命力和幸福的體質。

更多精選文章

感情裡總是遍體鱗傷?3 個方法幫你找回內在力量

你是否在感情中感到付出未被珍惜?這可能源於「過度付出」的模式。過度付出是為了交換價值感,忍讓則源於對自身價值的不自信。要重拾愛的力量,首先要認清內在模式,停止受害循環。其次,透過調整身體頻率,穩定內在能量場,影響周圍的人。最後,建立支持系統,與理解你的人同行。記住,你無需犧牲來證明價值,你本就值得被愛。

Read More »

停止內耗!光速離開受害者角色的關鍵

情緒與身體緊密相連,情緒會影響身體,身體也會反映情緒。透過疏通身體,可以釋放情緒,進而更清晰地看待事件。所有事情的發生,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人生劇本。覺察、陪伴並允許情緒的存在,才能看清情緒背後的觀點,進而調整自己的人生劇本。轉念不能停留在頭腦層次,而是透過身體的釋放,讓自己回到平衡。

Read More »

三步驟安頓情緒衝擊

發現情緒波動時,可先深呼吸,接著,透過簡單三步驟安頓身心:1. 擁抱抱枕代表情緒,感受身體變化。2. 輕撫心口,深呼吸,想像吸入溫暖的光,吐氣時釋放悲傷。3. 將手放在有感覺的部位,用意念與身體對話,如「悲傷是可以的,我陪你」。

Read More »

澳洲花晶國際培訓導師:倪英渱

訂閱情緒引導電子報
更多精選文章

感情裡總是遍體鱗傷?3 個方法幫你找回內在力量

你是否在感情中感到付出未被珍惜?這可能源於「過度付出」的模式。過度付出是為了交換價值感,忍讓則源於對自身價值的不自信。要重拾愛的力量,首先要認清內在模式,停止受害循環。其次,透過調整身體頻率,穩定內在能量場,影響周圍的人。最後,建立支持系統,與理解你的人同行。記住,你無需犧牲來證明價值,你本就值得被愛。

閱讀全文 »

停止內耗!光速離開受害者角色的關鍵

情緒與身體緊密相連,情緒會影響身體,身體也會反映情緒。透過疏通身體,可以釋放情緒,進而更清晰地看待事件。所有事情的發生,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人生劇本。覺察、陪伴並允許情緒的存在,才能看清情緒背後的觀點,進而調整自己的人生劇本。轉念不能停留在頭腦層次,而是透過身體的釋放,讓自己回到平衡。

閱讀全文 »

三步驟安頓情緒衝擊

發現情緒波動時,可先深呼吸,接著,透過簡單三步驟安頓身心:1. 擁抱抱枕代表情緒,感受身體變化。2. 輕撫心口,深呼吸,想像吸入溫暖的光,吐氣時釋放悲傷。3. 將手放在有感覺的部位,用意念與身體對話,如「悲傷是可以的,我陪你」。

閱讀全文 »
本周熱門文章

停止內耗!光速離開受害者角色的關鍵

情緒與身體緊密相連,情緒會影響身體,身體也會反映情緒。透過疏通身體,可以釋放情緒,進而更清晰地看待事件。所有事情的發生,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人生劇本。覺察、陪伴並允許情緒的存在,才能看清情緒背後的觀點,進而調整自己的人生劇本。轉念不能停留在頭腦層次,而是透過身體的釋放,讓自己回到平衡。

閱讀全文 »

感情裡總是遍體鱗傷?3 個方法幫你找回內在力量

你是否在感情中感到付出未被珍惜?這可能源於「過度付出」的模式。過度付出是為了交換價值感,忍讓則源於對自身價值的不自信。要重拾愛的力量,首先要認清內在模式,停止受害循環。其次,透過調整身體頻率,穩定內在能量場,影響周圍的人。最後,建立支持系統,與理解你的人同行。記住,你無需犧牲來證明價值,你本就值得被愛。

閱讀全文 »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