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打開社群,所有人都在討論三階段課程、心靈成長和邪教,我身邊有很多參加過這類課程的人,我自己也參加過兩種三階段課程的第一階段。
甚至我自己辦的「情緒花園澳洲花晶學院」,在未經理解內涵和實質之前,光聽名字也是令人費解。
初見誤解的趣事
多年前,有個朋友和老公跟我一起吃飯,朋友問到我在辦的課程名稱,我說「花晶療癒師培訓」,他老公抬頭看我一眼,然後低頭繼續吃飯,沒吭聲。
過一陣子我打開一本名為《邪教》的書,她老公是推薦人,我忽然理解那一眼裡面的訊息,不禁失笑。
台灣心靈課程的市場需求
在台灣,五花八門的心靈課程、成長課程、教練課程…任君選擇,這已經是顯而易見的市場需求。
翻開社會案件,許多高知識分子、明星藝人網紅… 許多都有上過這類型的課程。
我自己上過的是統X和圓X的第一階段,兩次上課大約相隔十年。十年間當然我自己有很大的人生轉變,也不間斷地用自己的方式整合、實踐和創造出我認為具體可行的方法和課程。
心靈課程的商業模式
如果要讓課程本身變成巨大的商機,人數要多、活動渲染力要強、賦予人內心意義感的力度要大,標竿人物的帶頭作用也不容小覷。
教練會談的體驗
統X的課程模式做得比十年前的圓X細緻,內容設計上也有一定的知識鋪陳,確實有其優勢。
我去上課的目的也是帶著開放學習別人如何辦課的心情,因此原本也有意參加第二階段體驗看看他們的模式。
但在教練會談的階段,可以明顯感受到教練本身的框架。
我的心情本來就是不設限的,他不管說什麼我都沒有太大的意見,我同意他的想法,但也沒有因此覺得我就不對,我覺得不一樣本來就很正常。
我們雞同鴨講了一陣子,他說我去上課大概30%有機會「改變」,不確定性很大,我感受得到這筆投資意義不大,於是就沒有報。
課程是否帶來改變?
在課程中我有沒有感動和情緒流動?有。
課程對我有沒有幫助?
不能說沒有,但我本來就是時刻在學習和改變自己的人。
為什麼這類課程對很多人有吸引力?
1.時代需求的共性
在一個大家在拚搏經濟的時代氛圍中,心靈需求是奢侈品。
但當大家吃飽穿暖的需求逐漸滿足,甚至也在社會上得到一定的位置和資源,表象的光鮮亮麗也無法提供意義感和滿足感時,有崇高理想使命的課程、大師、組織… 就能給予許多人心靈的支撐和安慰。
2.地位、名望、知識,不代表心靈免疫力
看似成功、光鮮亮麗的人,內心就一定幸福滿足嗎?
我有許多家財萬貫的客戶、個案,內心非常的貧脊和恐懼。他們無法確認身邊來往的人,是否只是為了他們的資產?
他們的身體往往非常的水跟軟,裡面都是無法流通的情緒,尤其是恐懼。雖然擁有許多資源,但連最基本的停下來關注自己、有品質的照顧自己,對他們來說都非常困難。
3.用激情渲染壓制內心浮動
如上所述,真正有效、cp值高的靜下來連結身體,對內心雜亂浮動的人來說,刺激性太小,跟他們內在的轟雷鳴聲相比,並不相配。
而情緒能量爆滿的大班課程,在課程當中的氛圍會創造一種激情和感動,甚至是心靈的高潮,對他們來說,剛好可以壓過原本內心的浮動。
4.台灣文化的自由多元
小小一個台灣,卻充滿各種信仰和大師、神佛。
這也是民主社會可愛的地方,所有人都可以擁有自己內心的信仰。有人迷信科學,那難道不是他心中的真神嗎?
我大學時聽當時天文館長孫維新的《認識星空》,這是一堂在台大爆滿的通識課。
有人問他「你會不會覺得星座很迷信?」他的答案我過了二十年都記憶深刻——
孫維新說:「真正的理性主義是對所有的未知開放。」這句話對我來說也是一次理性主義的啟蒙。
如何判斷你的學習團體是否邪教?
如果你對於自己參加的課程有疑惑,其實有幾個超級簡單明顯的判斷標準:
- 老師希望你全然相信他嗎?
- 老師鼓勵你在生命中達到許多關係的改變,還是希望你只依附在這個團體裡?
- 你需要透過老師才能親近神,或者達到改變嗎?
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
我在創辦情緒花園之前,有幸參與許多不同的體制外教育團體,我超級喜歡那一段時光。
甚至我自己的求學歷程裡,都絕非聽話的好學生,我最喜歡的就是鼓勵我當面跟他們辯論的老師們,像李崇建、陳文玲、吳靜吉,他們都啟發我很多。
後來還有遇見無數人師的典範,但這三位是在我心靈蠻荒時代幫助我從猴子變成人的好老師。
對我來說,老師是個引路人,學習者才是主體,學習過程是師生共創的體驗。
而在生命整合的道途上,教就是學,每個學生都是來擴展和教導我的。
情緒花園的學習目標
情緒花園提供的是成長計畫,你可以自由取用裡面的學習資源,同時付出努力,在自己的生命中體驗、創造和實踐。
在這裡沒有標準答案和誰說了算,所以對於需要權威依附的人來說,很可能欠缺吸引力,但對於願意不斷嘗試安全的小冒險,願意學習拿回自己力量的人來說,這裡很安全。
負責帶來成長和自由
你負責你自己,我們負責不斷活出生命真實的本質——無限量的創造力!
每個人來到這裡,都是為了成為自己生命的典範。
我們沒有從屬關係和位階,在情緒花園裡,你永遠都是自由的。